春季预防小贴士
呦吼~
小伙伴们我们又来了
春季各种疾病突发
让我们继续搭上春天的小火车
做好防护工作吧。
前言
四月的到来,春暖花开,气温慢慢回升,但仍存在着昼夜温差较大的现象,十分容易导致疾病的产生。当前,新冠疫情处于不利形势,学校是人员相对集中的公共场所,一旦出现病情极易导致大面积蔓延,对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,为让同学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,让我们对防护进行进一步的普及与学习。
1
结核病
传播途径: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。其中80%发生在肺部,其他部位也可继发感染。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。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。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,结核病发病率越发强烈。
主要症状:主要潜伏期4~8周,除少数发病急促外,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。常有低热、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、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。
预防小贴士:
呼吸道症状如持续较长时间需警惕结核病的可能。
怀疑结核病一定要到结核病专科医院就诊
尽量减少与传染期病人的接触,必须时做好个人防护,戴口罩,保持社交距离
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注意咳嗽利益,
随地吐痰,可是,打喷嚏时掩口鼻。
2
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
传播途径: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、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将手指放入口中、接触病毒感染者(如照顾患者、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)。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也是引起感染的常见食品。
主要症状: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以轻症为主,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呕吐和腹泻,其次为恶心、腹痛、头痛、发热、畏寒和肌肉酸痛,多数患者症状持续2-3天后即可康复。少数病例会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,重症或死亡的高危人群为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。
预防小贴士:
提倡喝开水,不吃生的、半生的食物,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。
生吃瓜果要洗净,饭前便后要洗手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。
3
猩红热
传播途径:猩红热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。猩红热是一种由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是呼吸道传染病,飞沫传播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,经由空气飞沫传播,也可经由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,人群普遍易感。
主要症状:发热、咽峡炎、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。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、肾、关节的损害。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,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
预防小贴士:
合理膳食,增加营养,要多饮水,摄入足够的维生素。积极参加体育锻炼,多到郊外、户外呼吸新鲜空气。
不到人口密集、人员混杂、空气污染的场所去。
每天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尤其宿舍、电脑室、教室等。
合理安排好作息,做到生活有规律;注意不要过度疲劳,防止感冒,以免抗病力下降。
不食、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,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,及吃带皮水果,不喝生水。不随便倒垃圾,不随便堆放垃圾,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。
4
流行性脑脊髓膜炎
传播途径: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,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。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,形成败血症,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,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。
主要症状:发热,头痛、呕吐、皮肤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,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。
预防小贴士:
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,保持室内的清洁,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;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、新鲜。
注意保暖,预防感冒。感冒时病人抵抗力会降低,容易受到流脑病菌的袭击而发病。因此,要随天气变化,随时增减衣服。在剧烈运动或从事劳动后,应及时把汗水擦干,穿好衣服。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。
在每顿进餐时,可吃上几瓣生大蒜,这样可以杀死口腔中的病菌。饭后盐水漱口,也有利于预防“流脑”的发生。
5
流行性腮腺炎
传播途径:流行性腮腺炎通过飞沫和唾液的吸入传播给其他人,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。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、疼痛和发热为主要症状,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,四季均有流行。
主要症状:接触病人后2~3周发病。流行性腮腺炎前驱症状较轻,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,向前、后、下肿大,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,表面发热,有触痛。7至10天消退。本病为自限性疾病,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,抗生素治疗无效。一般预后良好。
预防小贴士:
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。大家平时应当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,家中勤通风,勤晒衣服和被褥,平时要多补充水分。
积极锻炼身体。积极参加体育锻炼,多晒晒太阳,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,提高身体的免疫力。
不要去人多的场所。在呼吸道疾病的流行期间,身体抵抗力差的朋友要尽量少去人员复杂拥挤的公共场所,出门的时候应当戴好口罩。